运用附子经验——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87)

发布日期:2025-06-23 19:32    点击次数:126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87)

家父《旅世杂文》谓《伤寒论》“四大天王”,应推麻黄为开表发汗天王、石膏为清热降温天王、附子为驱寒扶阳天王、大黄为泻火净肠天王,祛病除邪能大显身手、率众攻敌。附子被视为祝融,俗名火神,应用规律:温通表里,投熟者;驱寒,砂子炮制;回阳、补命门火,则开生品,久煎内服。一般组方,10-20克;镇痛、急救阳亡,30-60克,少用不佳。火神医家有的升至百余克,因水中溶解达到饱和度,停止转化,与量小相同,等于浪费药材。

1965年遇一农民,形体虚弱,乏力、怕冷、手足发凉、面色枯白、大便次数较多,感觉十分疲劳。表现内寒严重,乃授予四逆汤,计干姜20克、炮附子70克(先煎二小时)、甘草10克,加了吴茱萸15克,水煎,分五次饮之。三剂未见阴去阳回,试将附子减半,改为三次用;使人惊奇,症状缓解,精神焕发。嘱咐蝉联勿辍,又十帖基本治愈。事实告诉,若增加水量,可解决水溶饱和度问题;但患者入腹胀满难忍,会造成吃药添病,得不偿失。

小郎中按:张老本文中简单阐述了“四大天王”的功效特点,比较形象生动,其中本文重点论述了附子。张老使用附子的经验也较多,本号也多有论及,本文中的应用规律就是张老使用附子的经验。尤其是量的把握张老也和盘托出,纠正了很多医家对附子剂量越大疗效越好的认知误区。对于剂量的把握历来都是中医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不同剂量下的同一药物所表达的功效方向也略有不同,诸位一定要在临证中仔细体会药物剂量,确定用药剂量发挥功效作用的标准。小郎中认为这一点无法完全统一标准,要根据患者体质特点灵活辨证,灵活处理。

张老在文中也批判了盲目大剂量使用附子的观点,认为这是在浪费药材,并用自己实际的医案说明这一点。小郎中认为并非大剂量应用附子的医生就是火神派的高手,反而认为既能大剂量使用又能小剂量应用附子的医生才是真正的火神派,因为这背后代表着他对附子使用的病机标准和应用规律有精准把握。

重视药物配伍

要解放细辛、炮附子投量

附子火补之害——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45)

附子疗慢性疾患

附子投量因病而异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图片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图片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